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厦门网 (https://www.xiamenwang.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编程 > 正文

前传:离开IDG|36氪独家

发布时间:2018-11-07 00:15:23 所属栏目:编程 来源:36氪
导读:原标题:前传:离开IDG|36氪独家 关注并标星36氪 每天3次,打卡阅读 更快更深刻洞察互联网商业 ━━━━━━ IDG是第一个入局者,第一个被质疑者,又能否成为第一个解局者? 文|陈之琰 编辑|洪鹄 2004年夏天, 24位来自红杉资本、KPCB、Accel Partners、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原标题:前传:离开IDG|36氪独家

关注并标星36氪

每天3次,打卡阅读

更快更深刻洞察互联网商业

━━━━━━

前传:离开IDG|36氪独家


IDG是第一个入局者,第一个被质疑者,又能否成为第一个解局者?

文|陈之琰

编辑|洪鹄

2004年夏天, 24位来自红杉资本、KPCB、Accel Partners、NEA、红点投资、DCM等世界顶尖风险投资机构的合伙人,挤在一架飞机的公务舱里。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中国。

当时没有人会想到,这次同时包含着长城和中关村的简短考察会带来什么。

但今天若有研究者要追溯美国顶级VC全球投资策略变化的起点,将会发现,正是这趟为期6天、由硅谷银行组织的北京和上海之旅。

在直观感受过中国经济孕育着的巨大潜能后,这些机构在此后的2-3年,均以不同方式进入了中国市场。

可以说,这6天改变了整个中国投资行业,也改变了曾经是第一家进入中国、在当时已有10余年历史的IDG资本(以下简称IDG)。

此前,IDG在中国市场几乎没有对手。凭借不足2亿美元的资金规模,它投出了腾讯、百度、携程、搜房、搜狐等一系列赫赫有名的互联网公司。

但2005年之后,红杉中国、DCM、凯鹏华盈中国基金、经纬中国等机构纷纷成立。IDG“独孤求败”的时代行将终结。

这一年的年底,当时也在“硅谷-中国”考察团中的Accel Partners和IDG共同发起了IDG-Accel 中国成长基金,实际总额达3.1亿美元。此后,IDG管理资金规模持续扩大,不仅在投资领域从TMT向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其他方向扩展,投资阶段也从VC变成了覆盖早期、成长期、Pre-IPO、并购等全周期的状态。

就在与Accel Partners携手的5个月前,IDG“九大金刚”(注:指早期的九位合伙人)中的王功权和王树出走。王功权对外表达的主要原因是“项目多,合伙人多,资金规模却不够大”。简单地说,钱少,让他们在投资中感觉缩手缩脚。

然而,不再缺钱的IDG或许不会想到,在二人离开10年后,王功权口中的“缘尽”又一次成为自己在舆论场中的关键词。

2015年,继合伙人张震、高翔携岳斌一年前离开、成立高榕资本,毛丞宇出走创立云启资本之后,IDG“少壮派”合伙人里的余征坤、李丰也选择在这一年里离开,各自创立了新机构。

这批IDG曾经的中坚力量,构成了中国VC2.0里浪潮里的骨干。时隔3年,当36氪找到这几位前IDG人,试图聊一聊这批新基金这几年的“长大成人”时,却意外被他们当年离开背后的故事吸引。

这里面,包含着当时整个中国在双创大潮下的资本狂热,也有时值壮年想要自立门户、改变行业的野心。但对于IDG而言,更为关键的,还是要去回答所有出走者不约而同提到的问题:

“现在的IDG到底要成为什么?”

长大的孩子与未老的父辈

2014年下半年,因为见到离职一年后的张震,余征坤下定了出来单干的决心。

“创办高榕资本后,张震和团队是完全不一样的状态。”在余征坤眼里,这位昔日战友看起来充满活力、非常开心、再苦再累也没丝毫退却,“所有决定由自己做出,也自己负责”。

余征坤心动了。

IDG成立于中国创投的蛮荒时代。创始团队为这片土地定义了VC、收割了中国最早的互联网机会,也培育了第一批从零成长起来的本土投资人。

1993年6月,熊晓鸽把从事信息技术出版、研究、会展业务的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nternational Data Group, IDG)带到中国,与上海科技投资公司共同创办了“太平洋技术风险投资(中国)基金”。三年后,改名为IDG VC,美国IDG集团为唯一出资人。

一开始的几年里,互联网在中国还只是萌芽状态。贫瘠的土壤无法结出果实,熊晓鸽招来的第一个员工——章苏阳的前3笔投资都以失败告终。到1999年,IDG募集了1亿美元二期基金,确立了合伙人制组织架构,熊晓鸽、周全、章苏阳、林栋梁、王树和新加入的杨飞、王功权、李建光、过以宏集结成为“九大金刚”,奠定了今天IDG的雏形。

告别草创时期后,IDG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搭建本土团队,也成为“少壮派”(注:指IDG内层级低于“九大金刚”的中生代合伙人)成形的开端。

IDG早于那些十年后才入华的美元VC的先发优势,也成功映射在了这第一批从基层起步的本土投资人身上。

1999年底,MBA毕业的毛丞宇就在那个当口加入IDG。他还记得,入职没几个月,“互联网”三个字一下子疯狂了起来。几乎每天晚上,他都作为“风险投资人”被邀请参加到各种互联网公司举行的聚会里。

“就在现在上海新天地的位置,有点心、有酒,聊互联网,就像半年前聊虚拟币一样火热。”

在大时代契机下,IDG的这些资深合伙人们以重视研究、给足空间、倾囊相授的方式,培养着这些对投资一无所知的年轻人。

令刚加入的毛丞宇印象最深的是前辈们不停歇看项目的拼劲。“周全、过以宏都是理工男、科学家,看一个项目要把与它相关的方方面面都研究个遍。”

一位在IDG工作多年的内部人士曾告诉36氪,相比业内一些机构“每到年底完全以给基金赚了多少钱来给投资人打分”的结果导向风格,IDG更在乎“投资人在一个行业是否钻的足够深、对这个行业是否有自己坚持的见解”。

洪泰基金董事总经理金城曾在IDG任职4年,他记得当时IDG一到饭点,“所有人都会随机约上同事边吃边聊,内部讨论氛围相当活跃开放”,不论是熊晓鸽,还是章苏阳,“都习惯毫无保留的把经验、教训、包括资源,分享给年轻人。这些分享让我们在投资生涯中少走了很多弯路”。

“一个投资人平均要交几千万美金学费才能长成,而IDG是舍得给出这个学费的。”2002年加入IDG的张震告诉36氪。2007年,不到35岁的他就被提拔成为合伙人,即便在今天的机构里,这也算相当年轻。

随着IDG投资的携程在2003年上市,原本在社会角色中还名不见经传的VC行业,变得让人青眼有加。毛丞宇回忆,刚做投资的时候大家对麦肯锡这样的咨询公司“还挺仰视的”,等有了成功退出,就算是IDG的投资经理、VP走出去,“看到麦肯锡的分析师,觉得大家都差不多了”。

已有几年医疗行业工作背景的余征坤2005年1月加入IDG,负责医疗领域的项目投资。之后,中国起步股权分置改革,A股实现全流通,这使当时鲜少美股上市的医疗公司在本土有了退出渠道,也使他成为国内第一批进入医疗行业的基金投资人。

“很幸运,在大家都还没有关注医疗的时候,IDG给了我足够成长的空间。”

到2014年底,彼时的余征坤已经在IDG资本待了整整十年,是业内最懂医疗的投资人之一,投出了康辉医疗、山东泰邦、双成药业、瑞慈医疗等项目。

(编辑:厦门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