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厦门网 (https://www.xiamenwang.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编程 > 正文

7年打磨社区冷柜模式,毛利是永辉2倍,食行生鲜为何不惧盒马竞争?

发布时间:2018-07-10 14:37:40 所属栏目:编程 来源:36氪
导读:原标题:7年打磨社区冷柜模式,毛利是永辉2倍,食行生鲜为何不惧盒马竞争? 文|王彦丽 零售老板内参独家稿件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核心导读 1、垂直类生鲜电商平台多已湮没,食行生鲜为何能坚持到现在? 2、“1小时送达”备受追捧成为潮流,食行生鲜为什么还

食行生鲜希望解决好这两个问题。从用户体验来说,生鲜商品最怕的就是“断链”(冷链中断),送货上门的生鲜电商平台,这样的问题很常见:生鲜商品送到家门口,却发现用户不在家,如果丢在门口不管,等用户拿到商品的时候,生鲜可能早就面目全非了。

张洪良不愿意在这个问题上冒风险,于是做了社区冷柜。冷链车直接从配送中心出发,直送社区冷柜。等到用户拿走商品,这件生鲜商品始终不会断链。

7年打磨社区冷柜模式,毛利是永辉2倍,食行生鲜为何不惧盒马竞争?

成本结构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相比于主打水果的垂直类生鲜电商平台,以及传统商超、社区店,前期需要在冷链上巨额投入的食行生鲜真的有优势吗?

“我们的价格比菜市场便宜15%到20%,但毛利率却是永辉的两倍。”张洪良说。其中的奥秘,就是因为食行生鲜对生鲜供应链的重构。

生鲜商品最大的一个痛点就是损耗。传统商超卖场,虽然生鲜区卖的热闹,但赚钱却实属不易。拿永辉超市为例,永辉超市生鲜直采比例达到76%,生鲜商品进销差价达70%左右,但2016年的数据,生鲜综合毛利也只有20%左右。

导致生鲜利润薄的原因就是高损耗。“永辉如此强大的供应链把控能力,依然只能做到毛利20%左右,可见生鲜损耗有多严重。”张洪良说,“但传统卖场的模式并不能解决这个难题。”

生鲜损耗,一种是烂损,另一种是卖不掉。对于卖不掉的生鲜,卖场只能甩货,但甩货价很可能低于采购价,因此就导致了生鲜商品毛利低的问题。

食行生鲜从一开始选择商业模式的时候,就决定要以解决生鲜品类的根本痛点——损耗为出发点,解决方案就是C2B,这也是食行生鲜的毛利率是永辉超市2倍的重要原因。

用户前一天下单,然后选择第二天9点半收货,或者下午4点收货。食行生鲜在接到订单后,再进行备货,经配送中心打包分拣后,最后送到社区冷柜。也就是说,食行生鲜的配送中心很少压货,也很少有生鲜商品烂在库里的情况。

张洪良认为这种C2B模式才能真正解决生鲜损耗问题,当用户逐步习惯在线上购买生鲜时,销售规模会大幅提升,生鲜损耗却极大降低,而这,就是食行生鲜的利润空间。

据了解,在社区柜密度最大的苏州,一些大的社区普遍摆放20组左右的柜子(一组10个柜子),最多的则接近30组,日销售额达到1万多,相当于一家线下店的销量。

对于外界说的重资产投入,张洪良怎么都觉得,即使把所有成本都加在一起,食行生鲜仍然能做到盈利。

在食行生鲜成本结构中,占比最大的还是冷链仓储物流方面的投入。通常采买一辆冷链车,成本在20万至30万元,以食行生鲜目前拥有的200辆冷链车计算,前期投入需要4000万至6000万元。对于社区冷柜的价格,张洪良表示目前还不便透漏。不过,因为食行生鲜是自建冷链物流,其订单履约成本已经降低为7元,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还有社区柜的场租成本和电费等。据了解,食行生鲜的社区柜不是24小时制冷,制冷时间基本是10小时左右,而且每个柜子一天只开门1-2次,耗电量也因此大幅降低。

因此,对于食行生鲜来说,单个城市的渗透率至关重要。这也是为什么食行生鲜当初决定从北京撤出,重点深耕华东市场。苏州、上海、无锡的市场点位密度,让食行生鲜有了盈利的想象空间。

“1小时送达”、距离用户更近会是主流吗?

在食行生鲜精耕细作的同时,1小时送达也在快速发展,背后是众包物流模式的完善、成熟。

纵观今天新零售业态的主流逻辑:或者距离用户更近,或者更快送达。盒马鲜生、每日优鲜等主要提供1小时送达,而一些无人零售业态,如无人便利店、智能生鲜柜则摆放到社区内,优势是离用户更近,所见即所得。一时间,似乎快、近已经成为新零售大潮下的不二法门。

张洪良并不否认摆放在社区里的智能生鲜柜的需求,但他认为,这种社区柜想把模式跑通,需要找到商品SKU与满足用户需求的平衡点。

现场售卖的社区智能生鲜柜,商品SKU数有限,即便是“在楼下”推出十几平米的大型生鲜柜,里面可容纳的SKU数也只有400个左右。它需要挑选动销率更高、更能满足用户需求的品类。

“这种柜子满足的只是用户的即时性需求,也就是满足一部分人的部分需求,这些需求能否支撑这种商业模式的运转,也还是一个问题。”

对于1小时送达的到家服务,张洪良认为,相比于1小时送达,用户可能更需要准时。他的判断依据很简单:就看用户愿意对这种服务买单的尺度。

“拿最高频的外卖来说,调查发现用户愿意承担的配送费是3.5元,但骑手配送一单的成本在6-8元,剩下的这部分成本就要商家来承担。”张洪良说道。对于生鲜品类来说,这种付费意愿可能会更低。况且,人力成本也在不断上涨。

在《零售老板内参》APP微信(ID:lslb168)看来,用户愿不愿意为一种即时需求买单,关键要看用户的紧迫程度。如果用户确实急于获得商品,那么用户的买单尺度就会放宽,例如服务于C端用户的闪送,配送费并不低,但还是有人愿意买单,因为很多时候人们用闪送配送公文急件,即使花几十块钱的运费都不在话下。

但对于外卖、生鲜商品来说,坦率说,非要1小时送达的需求有多强烈呢?当用户需求不强烈时,他为这种服务买单的尺度自然会降低。所谓的1小时送达,究竟是不是商家的一厢情愿?

盒马鲜生虽凭借免运费瞬间获得用户的青睐,但“羊毛出在羊身上”,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有些同质商品,盒马鲜生的售价会比传统商超、社区店贵。很重要一个原因是,盒马需要用商品价格去分摊各项运营成本。

如盒马这样的新零售业态,无疑有能力迅速培养用户的线上购买习惯,数据显示,盒马的线上订单比例已经达到70%。但盒马的用户群体偏中高端的,并不是所有人能承受每天在盒马消费。

这个时候,已经习惯线上购买生鲜的用户会发生“外溢”,即选择比较低价的、如食行生鲜这样的平台。张洪良认为,这就是盒马鲜生附近的柜子订单不减反增的重要原因。

(编辑:厦门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