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厦门网 (https://www.xiamenwang.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编程 > 正文

Uber为何成了他们心目中的下一个“黄埔军校”

发布时间:2018-12-22 13:59:21 所属栏目:编程 来源:钛媒体APP
导读:原标题:Uber为何成了他们心目中的下一个“黄埔军校”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懂懂笔记 12月初,知名种子基金风险投资公司First Round向全美529名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发出了一份问卷,涉及这些创办于2018年的企业一年来的整体发展情况,如融资氛围、股权退出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原标题:Uber为何成了他们心目中的下一个“黄埔军校”

Uber为何成了他们心目中的下一个“黄埔军校”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懂懂笔记

12月初,知名种子基金风险投资公司First Round向全美529名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发出了一份问卷,涉及这些创办于2018年的企业一年来的整体发展情况,如融资氛围、股权退出环境以及运营挑战等,其中有一项调查结果颇为耐人寻味。

在问卷中,有一个“未来五年内,哪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公司最有可能产生下一代优秀初创公司创始人”的问题,共有23%的受访者选择了Uber。紧随其后被提名的分别是Slack(16%)、Stripe(15%)以及Airbnb(14%)。懂懂笔记对这一项问卷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希望能为科技领域的创业者带来一些启发。

“由于高度集中的创业环境(尤其是在运营方面),未来很多创业公司创始人可能会来自于Uber。”今年7月,记者丹·普里马克曾做出上述判断。

近日,一家由两位Uber前高管乔西·莫勒(Uber前纽约市业务负责人)和威廉· 巴尼斯(Uber前西海岸城市运营负责人)联合创建的名为“移动资本”的投资基金,正在受到众多LP的青睐,而这家公司的主要投资目标,则是那些由Uber前员工创立的在双边市场及出行领域的初创公司。

“不管你怎样看待Uber的文化,所有在Uber工作过的人都会告诉你:Uber的负责人就像在经营着一个迷你型公司的集合体,很多优秀员工都具有相当多的能力来尝试新事物,”记者丹·普里马克如是说。

共享经济、按需经济及无人驾驶理念成为信念基础

相比于关心如何成为下一代优秀初创企业的“黄埔军校”,Uber此时正在关注着更为重要的两件事情:

在12月6日Lyft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首次公开募股的申请以后,Uber紧随其后在12月8日提交了首次公开募股的申请。这将影响到二者之中谁会首先敲响共享出行领域的“上市”钟声。

12月14日,Uber CEO达拉·科斯罗沙西在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公司的文化转型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完成。基于文化的工作也永远不会结束。”著名企业家、投资人里德·霍夫曼将Uber目前的转型称为从“海盗”向“海军”文化的转型,而这种声音很可能影响到用户和投资人未来对Uber的信心。

就在Uber准备上市的同时,上述调查问卷中的的Slack(基于云的专有团队协作工具及服务)、Stripe(为个人及企业提供互联网支付服务)、以及知名的Airbnb,都是在2019年向IPO狂奔的独角兽,并且都在各自专注的领域独领风骚。那么,为何那些新创科技企业的创始人会普遍看好Uber?

成立于2009年3月的Uber,在2019年的IPO估值可能达到1200亿美元,远远高于福特(市值333亿美元)、通用(市值495亿美元)、以及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估值约94亿美元)三者之合,也高于在2008年8月成立、同处共享经济领域的Airbnb的估值(目前Airbnb估值约为380亿美元)。

Uber的高估值也源自于投资人对其在未来科技领域趋势中所处位势的认可。在First Round公司做出的关于“当前哪些科技趋势被关注”的问卷调查里,“共享经济”、“无人驾驶”和“按需经济”名列前十,而这三项都与Uber目前及未来的业务方向有关。

Uber为何成了他们心目中的下一个“黄埔军校”

数据来源:First Round

值得一提的是,Uber“对平台的强调多于对产品的强调”也一直被硅谷很多创业公司奉为成功的秘诀之一。

“作为创业圣地,硅谷成功的部分原因在于考虑平台开发多于考虑产品创新的文化心态。产品的功能是有限的,而平台的价值则取决于使用它的用户。而且这种模式可以很容易地在未来被变形到其他领域。如今像Facebook和Uber之类的公司都在不断建立自己的平台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聚焦在平台上将会是未来的重要方向。”企业及内容市场营销顾问瑞安·罗宾逊在近期提到硅谷创业公司成功的秘诀时公开表示。

而与此同时,Uber在平台背后的系统架构能力也同样重要。

在首次将规模扩大到2000名工程师、1000项服务以及8000个项目代码仓库时,Uber首席系统架构师马特·兰尼在一次技术论坛上分享了一个“有哪些是我希望在Uber扩容到1000项服务以前便知道的事”的报告,其中提到了微服务、使用太多开发语言的代价、平台性能问题、日志跟踪以便错误排查、压力测试、故障测试、版本迁移、开源以及如何协调2000多名工程师开发工作的问题。

这些挑战给员工带来了压力,也促使员工不得不如同火箭般快速成长。对于毕业于名校并获得硕士学位、曾在Uber担任产品经理的丽萨来说,在Uber工作更像是一种投资。“Uber当时给出的工资‘相当不具备吸引力’,但给了我机会来创造有意义的事物。创新是一件在Uber非常被倡导的事情,因为在那里解决的每一个问题都没有先例。”丽萨表示。

据应用程序数据网站Business of Apps在11月28日的数据显示:

目前,Uber在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600多个城市运营。

在全球完成50亿次出行。每日乘客数达到1500万人。

Uber在美国共享出行领域的市场份额位于69%到74%之间。

全球有300万名Uber司机,平均收入为每月364美元。其中75万名在美国,225万在其他国家(竞争对手Lyft司机人数为140万名,完成了5亿次出行)。

Uber为何成了他们心目中的下一个“黄埔军校”

在用户数量的地理分布上,截至2018年3月,Uber在美国市场有4180万名用户;在巴西有1700万名用户;在欧洲最大的市场伦敦有350万名用户;在印度则据2017年8月的数据显示,有500万名每周活跃用户。

“四年前,我还在欧洲从事一份技术工作。在一次公司举办的宴会结束以后,我第一次使用了Uber。在手机上轻轻点了几下,几分钟后一辆梅赛德斯汽车便出现在我眼前。我很震惊,然后从第二天开始便在网上搜索Uber的职位招聘信息,最后接受了Uber给我的新职位。”一位Uber前员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当被问及“如果Uber这么糟糕,为什么大家都想要去Uber工作”做了回应。

据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数据显示:2017年,Uber在职位申请数、职位信息查看数以及新员工留存数量等方面,位列所有公司中的第五名,超过苹果公司、特斯拉以及华特迪士尼等知名品牌。与此同时,Uber从其他知名公司获得的人才数量,多于亚马逊、苹果公司以及竞争对手Lyft。

(编辑:厦门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