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萍:工业互联网平台IDNICS及其开源生态初步实践
那么,整个来说,最左边是我们支持各类设备的接入,通过一软一硬的网关能够快速实现设备上传到云平台。同时,对设备提供设备的认证、数据的采集和分发,最终进入到大数据的平台,进行数据处理,一个是离线的,还有一个实时的,最后以API的方式对外提供智能服务的快速的构建。 它的一个应用场景,一个就是基于这个盒子能够实现21类设备的接入。另外,支持产线,产线我们可以理解为很多设备的集合,也是支撑这种集群化的设备的接入。其实这两个对平台来说都是同样的方式进行接入。然后,我们还支持这种像企业级的工业服务,像它有自己的ERP、POM等等,它自己的IT系统,这种也是通过API的方式。当然,这个是走不通的接口和网关的方式进行接入。 这块是我们提供两个微服务开发的一个建模的工具。一个就是我们的X4,我们原来叫HTX3,这个是今年做的一个升级,主要工作就是支持这种微服务,今年也是要基于Double,就是阿里提供的开源框架基于多种协议的微服务的改造。基于微服务框架,可以直接快速的接入INDICS平台,不需要做任何改造,直接微服务改造云化的方式,对上就可以接入了。 第二,流程建模,BPM,这块已经已经成熟了,基本上都是基于BPM标准,以及现在开源东西也很多,我们也是基于这种方式接入,能够实现流程的自定义。同时,我们也做了很多改造,包括可以支持企业这种多租户的流程方式,每个企业有自己的流程可以实现企业流程自定义,以及自己的权限、角色等等都可以实现这种多租户的方式改造。 下面是我们企业中间件,这块也是比较成熟的一个产品,这块由于时间我就不多说了。 下面是大数据这一块,主要分为采集分发、数据存储、数据集散分析和数据管理。 采集分发这块,大家知道,我们现在设备如果是少量的还可以,如果是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设备并发,它这个采集分发压力就非常大。刚才孙总也讲了,消息队列我们采用这种方式,也是基于KaFka的方式,单台也最多不超过10万,目前我们控制在单台8-10万的并发。还有很多企业可能有自己的存储和处理的逻辑和存储接口,这种需求怎么办呢?我们通过分发引擎可以指定不同的消费者,让他自己去处理他的数据。另外,我们的存储也是提供工业级的持续数据库,还有离线的、内存的、列式的数据存储方式,多种存储方式。数据计算这块也是支持Spark、Storm, 还有一些离线方式。主要实时计算基本长都是通过Storm方式实现,包括设备的开机率、关机率,还有运行状态的分析都需要达到秒级的实时在线分析,这个我们是通过Storm实现的。还有需要进行离线分析,比如设备的OEE分析,相当于对历史数据进行一个分析,每天大概都要分析一次OEE的设备利用情况,所以我们采用Hadoop的Apache方式进行计算。同时,大数据因为组件非常多。 这两块现在是比较前沿的正在做的两个产品,一个是人工智能,一个是区块链。人工智能这块我们最终的目的也是以平台的方式对外提供很多的工具和API和相应的组件,这三种方式让用户也能够快速的去搭建自己的人工智能的一个应用和服务,这是我们的一个目的。那么,今年很有幸我们也是申请了信通院的AI联盟的一个人工智能测试床,随着这个测试床的推进,我们的平台预计也在6月份有一个初步的发布。那么,这块我们也是基于目前主流的人工智能引擎像TensorFlow等对外提供统一的人工智能算法环境。 第二,我们自己的有行业特点的一些工业算法库,以及支持可视化、数据建模、工具,和一些API等等。 区块链这块,我们整个航天科工集团自身也是基于区块链做了很多应用,反过来这些应用如何形成一个相应的平台化产品这是我们今天也在做的一个事情。也是放在INDICS平台上,对外提供组件、工具等方式。主要应用场景,因为有很多工业级APP,所以一个是基于区块链的合同签定和履约,就是本身的企业之间的在线协作可以进行区块链快速的进行跟踪。第二,实现区块链的场景质量追溯,可以很快速的去场景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反向去追踪,追溯。第三,基于区块链的能力共享激励,其实这个就是我们现在叫积分细分,云币可以通过它的交易、信用认证的情况来基于区块链进行安全的云币的积分规则、积分存储。 基于我们平台的几个解决方案。第一,基于平台进行快速开发。这块就是从头开始一个新的应用如何开发?这里边也是先通过这个平台成为开发者,然后这个全新应用通过我们提供的一些开发工具以及相应的服务组件进行线上或者线下结合的一个开发,开发完了之后通过我们的应用全生命周期管理工具在线进行可视化的部署和运行。 第二,很多企业自身有自己的APP,如何进行上云的改造,也是一样的。它有很多中间件和很多存储服务,需要跟我们这个中间件和服务进行绑定。通过我们的CF提供相应的API进行快速的接入,最后实现容器化的部署,这就是传统的应用方式,甚至还有C/S的方式,怎么接到云端。我们知道容器是不支持C/S的模式的,容器都是基于B/S的模式的,现在我们可行的方式一个是可以把它的应用数据还有所谓的中间件迁移到云端,迁移到PaaS.第二个方式就是本身的C/S我们通过IaaS虚拟化的方式比方说也有很多实现多租户隔离,比如通过虚拟化,或者是远程桌面的方式把它拽过来,让用户及时感受起来,也是在云端一样的去使用,这是一种方式。第二种是比较传统的一些数据库,比如他可能用Oracle,或者SQLServer,本身中间件很多都是开运的,不一定支持商业化的应用,怎么办呢?一样的它得做改造,把数据库迁移到我们相应的规则的数据库里面,然后中间件作相应的改造,然后通过PaaS云化方式支持整个相应的迁移和部署。 这是微服务的一个改造方式,怎么把我传统的应用拆成一个一个细分力度很细的微服务,我们也是提供几个,一个是微服务的引擎,然后提供这种微服务的消息,VPI的方式,能够在线让它快速的进行微服务的改造。 最后一个解决方案,企业如何上云。首先,得成为我们航天网的用户,同时申请设备的接入,然后进行相应的设备的配置,通过接口方式进行数据上传,然后通过我们在线的一些设备建模,数据建模的一些工具进行快速的开发,这是我们的解决方案。 (编辑:厦门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