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晚会曝光手机App泄露个人隐私信息 只是冰山一角
其二,法律对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采取三个原则,正当、合法、必要,其中必要性原则最容易产生争议,比如新闻类App到底有没有必要收集用户的地理位置。直观而言,地理位置不是使用新闻类App的必要信息,但现在流行个性化推荐,部分公司可能会以根据地理位置变化推荐不同的内容作为索要地理位置授权的理由。 其三,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没有实施举证责任倒置。也就是说,当用户个人信息被泄露之后,还要自己承担举证责任,但多数情况下,用户很难取证。 在全球层面,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立法也已成为重要事项。 2018年5月25日,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以下简称GDPR)生效。GDPR被认为是目前数据保护的最严苛标准,全球多云数据管理解决方案领导厂商Veritas Technologies的研究显示,全球诸多企业误认为自身符合了GDPR的标准和要求。但根据调查,真正满足条例合规要求的企业只有2%。 GDPR虽然是欧盟的立法,但对全球化布局的科技公司均有不小的影响力。2019年年初,谷歌因为在广告个性化方面缺乏透明度和有效同意,被法国国家数据保护委员会的限制委员会依据GDPR相关规定,罚款5000万欧元。 专家支你一招 虽然泄露途径众多,几近防不胜防,但用户仍然可以在日常使用中养成一些好习惯,降低泄露风险。对此,葛健和侯海飞提供了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建议。 区分账号体系,注册不同平台时,使用不同的邮箱和密码。用安全系数高的邮箱绑定金融类平台,切勿把金融相关平台的密码和其他平台的密码通用。 谨慎使用手机作为登录账号,可以注册专门的邮箱。 避免连接不明来源的Wi-Fi,在公共场合连接Wi-Fi时,尽量跟Wi-Fi提供方确认后再连接。 在相关平台填写信息时,非必须提供的信息,尽量不要填写。 授权信息查询类平台时,仔细阅读用户协议。 不要给App过多权限以及不符合需求的权限,特别是IMEI权限。 下载应用时,尽量从正规的应用商店下载知名厂商的应用。避免点击各类群组,或者不明来源二维码传播的下载链接。 此外,侯海飞还专门提醒,老年人是隐私信息泄露的重灾区,要时常跟家中老人做安全方面的科普,尽量多保持沟通。
本文来源:中国企业家
责任编辑:张祖韬_NT5054 (编辑:厦门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