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厦门网 (https://www.xiamenwang.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移动互联 > 正文

梁雅莉:技术创新正推动全行业的业务变革

发布时间:2017-12-03 12:12:32 所属栏目:移动互联 来源:财经网
导读:那么行业客户在未来的经济新格局下到底如何加快企业业务转型与创新?如何去推动所处行业的变革呢?具体的切入点在哪里? 12月1日,2017英特尔中国行业峰会在苏州金鸡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此次峰会汇集900余名来自政府、金融、互联网、教育、电信等行业的精

下一个实际上我们刚才谈到是说数据是一个信息时代的源泉,数据是一个信息时代的石油,而如何通过数据来能够去挖掘我们背后的商业价值,事实上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发生,那很多外国网友其实有一个非常好的比喻,说中国有新的四大发明,而通过数据来分析挖掘这个商业价值,电商行业是在这里面做得非常成功的,实际上电商行业也是我们新的四大发明之一,接下来我们有请京东集团副总裁翁总跟我们分享这方面的心得,谢谢。

翁志:谢谢雅莉,京东集团在过往的时光中积累了丰富的、真实的有效的数据,帮助我们读懂用户,了解商家,知道商品未来发展的方向,京东也深刻地意识到线下零售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所以未来的零售方式一定是线上线下融合的。未来零售,我们定义成了无界,无界就是没有边界,超越边界,定义了零售的未来。零售,包括几种形态,我们的无界零售包括消费者的无界,超越时空,超越时间和空间,场景无界,线上线下充分融合,随处可见,包括我们的供应链无界,供应链全部打通,互相之间互通有无。也包括营销的无界是无处不在的,所以我们认为未来的商业世界,一定不是一个帝国,更多的是一个联盟,每一个有竞争实力的实体都在当中有它的角色,通过模块,模块化的设计,可以进行自由的组合,来发挥它的功能,从技术上来讲,我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就是线上技术线下化,线下门店数据化。

所以核心又回到了数据,回到了数据的价值。我们利用人工智能的技术,包括感知识别的,认知识别的,我们利用到人脸识别技术,商品识别技术,加上大数据的技术,人流分析,还有流量的分析,加上智能供应链来赋能线下商家,使他们能够达到以前从未达到的高度。所以说这就体现了数据的价值。刚才大家看到的包括两个形态,一个是无人超市,另外一个是智能便利店,这是我们两个对于未来门店科技的思索和探索。

拿智能便利店来说,我们通过模块化的设计,一旦成熟了,就把它推出市场,用市场来考验,像我们成功的推出市场的像智能货架,智能售货机,理货摄像头,智能广告屏,在市场当中都起到非常超出预期的效果,在我们对未来的整个的探索当中,其实我们离不开在座的每一位的帮助和合作,英特尔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我们与英特尔合作当中,有着共同的理想,去发挥我们彼此的优势,也让我们看到了彼此合作,给彼此对方带来的价值。我也相信,在我们与各个业界行业当中的未来的合作当中,一定能够产生出更多的想象不到的,超出我们预期的这样的智慧产品,这就代表着未来的智慧形态,再次谢谢大家。

梁雅莉:谢谢翁总精彩的分享,再次感谢您来到我们 2017 英特尔中国行业峰会,也希望京东的智慧便利店、智慧门店无处不在。通过前面嘉宾的介绍,我们已经看到了在业务当中,善用数据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其实不仅仅是商业价值,也是一个基础,为将来的创新奠定基础。在这方面,行业的领先者已经有了非常深入的一个实践,而为了响应更广泛的客户和行业合作伙伴的需求,英特尔作为行业的一个领导厂商,从最基础的核心硬件模块开始,到中间层的各种开发模块再到面向用户体验而优化的解决方案,构建了一整套系统性的技术层站,我们所有的初衷就在于利用这些开放的架构方案和技术,支持用户的业务项更加智能化的方向转变,从而挖掘出数据背后巨大的商业价值,从而为业务的变革打好深厚的基础。其实我们所有的行业都在拥抱这种智慧化,我刚刚谈到了中国有新的四大发明,而在这四大发明当中,无疑高铁是最令国人骄傲的一张国家名片,过去的十年历,中国的高铁网络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支撑了高铁网络日益延伸的除了钢轨之外的还有数字化,下面我们有请中铁信息技术中心的技术支持部部长的高明星先生为我们介绍数字化高铁背后的精彩变革。欢迎高总。

高明星:谢谢梁总,谢谢英特尔,今天我很高兴能够代表铁路行业分享我们的故事。

接着刚才的梁总的故事我再讲一讲,5 分钟的时间我能讲什么?能够呈现中国铁路的发展的现状。从这张图能看出来四纵四横八纵八横,2016 年,我们提前 4 年完成我们原先规划的四纵四横的铁路网的规划,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高铁成网运行的国家,现在我们的这个高铁的里程已经有 2.2 万公里了。目前因为已经完成了四纵四横,正在规划八纵八横,应该说规划到 2030 年。到那个时候,应该说我们的中国铁路的营业里程能达到 20 万公里。

在这张片子,大家看起来非常轻松,实际上在这个背后,我们能够今天画出这么一张图是几代铁路人,应该说至少是 20、30 年的努力才有今天的结果。我相信很多同龄人跟我们都有同样的体会,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国家的这个建设转向了经济,那么经过 80 年代的发展,我们国家的经济被激活之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对无论是旅客运输的需求还是货物运输的需求,都飞速的增长,整个铁路的运力,根本无法满足这个社会的需要。所以说,今天我们能够有这样的成绩,我觉得有三点,一个是远见,一个是坚持,还有更重要的是努力,几代铁路人,从 80 年代末,就开始规划,要提速,经过提速,提速也经过了准备的阶段,真正的大提速,从 97 到 2007 年,前后我们进行6 轮的提速,我们在提速的同时还在进行高铁的这个为大规模的高速的实验做的准备,04 年我们开始了路网的规划,然后才开始了高铁的大规模建设的高潮,所以今天我们能走到这一步也是非常不容易,应该说这些年中国铁路为中国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转型应该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90 年代我上大学的时候,我曾经在那个绿皮火车上,我站了 27 个小时,我竟然找不到一个座位,曾经在一个车站,人很多,我上不去,我是从窗户里头爬进去的,我相信在座的很多同龄人应该和我有同样的体会,所以说如果你把现在和 20 年前比,你发现铁路真的是不容易,真的为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做出很大的贡献。这是第一张片子。

(编辑:厦门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