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厦门网 (https://www.xiamenwang.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数据 > 正文

大数据与建筑结合前景思考

发布时间:2022-10-25 14:00:11 所属栏目:大数据 来源:转载
导读: 在收集到的问题当中,有一个比较集中的问题是:建筑规划与大数据行业的结合点。接下来这篇就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个事情,主要分为我比较熟悉的大数据行业以及建筑机器人、人工智能、区

在收集到的问题当中,有一个比较集中的问题是:建筑规划与大数据行业的结合点。接下来这篇就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个事情,主要分为我比较熟悉的大数据行业以及建筑机器人、人工智能、区块链。后面几个可能无法讲一些很深的洞见,抱歉。

大数据行业

大数据行业真正的峰值已经过去,相比于后面几个,它早已经不是天空中最亮的那颗星了,但是它仍然是比较稳步发展的。不折腾,结硬寨,打呆仗,是它的特点。但是这一个步骤,可能建筑行业都没有迈得很好。

数据采集

说起建筑行业的数据,应该就是AutoCAD以及Revit一脉相承下来的数据管理的规范了。但是这方面的难点就在于数据标准的打通和整合。因为传统建筑行业中,dwg和rvt的文件都是每个设计师单独开发的,而且相互之间很少去做真正的数据对齐,导致这些数据虽然很多,但是并不能综合使用。

举一个例子,我们在承接一些项目的时候,需要对轨迹做地图匹配。所谓的地图匹配,就是要把由gps点组成的轨迹匹配到城市道路上,减少gps点的误差。这个功能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郑宇博士甚至凭着低采样频率的地图匹配算法拿到了一个顶级会议的十年最有价值论文奖。gps点的来源现在有很多,手机的报点信息,这个凭借现有的一些GIS技术以及卫星定位技术都是可以实现的,难点在于,路网信息从哪里来。

如果做研究或者是个人用途,我们可以从Open Street Map这样的开源平台上面下载相关的数据,但是里面的数据也都是WGS84坐标系的路网,而在GIS行业内,如果没有资质,将国外坐标系转为国内坐标系是有法律风险的,是一个典型的面向监狱编程。

剩下的来源就是我们建筑行业已有的一些cad,城市规划图纸。但是回到建筑行业内,这个事情的难点在于,难以统一。由于本人之前在建筑行业也从业过,也了解很多建筑设计院的开发流程是比较猥琐的,他们往往为了开发进度,出一些很烂的图纸。曾经有一次,一个甲方交给我一份他们引以为傲的楼盘cad,说让我们照着改,但是我在查看以后发现,这个图纸里面各种错误,甚至连基本的建筑设计的300模数都不遵循。这是一家国内排名前几的顶级建筑公司的顶级项目的图纸尚且如此,其他从业单位的情况可想而知。

我们之前在做地图匹配相关事情的时候,在寻找合适路网数据的过程中,曾经拿到过一份甲方提供的cad图纸。这个图纸怎么形容呢,过去比较困难时期,农村的被面,是由大大小小一块一块破布拼接在一起的,当时这个cad图纸的情况也大体如此,而且这个真的是百家饭。不同建筑设计院给出的图纸标准、规范都不一样,所以说这个数据基本上是很难直接用的,我们只能去沟通,或者自己去学习,从中提取有用的路网图层来做我们的事情。

其实这是一个难点,也算是一个商机,就是要把建筑行业杂七杂八的图纸进行格式化和规范化,不过这个商机有多大,很难去讲,算是建筑、规划在数据采集方面跟大数据的一个结合点,相信这个领域会出现一些小公司,不过从整个产业来说,还是比较下游的。

数据分析

据我所知,现阶段建筑领域数据分析方面做的比较好的有两个方向:一个是依托GIS技术的数据分析,一个是依托于水暖电的数据分析。

依托GIS技术的数据分析,规划专业的做得更多一些,但是因为GIS本身就是一个专门的专业,所以可能会以GIS从业人员为主导。其实这个事情暴露出来建筑学本身学科的封闭性,因为GIS分析是有丰厚的地学理论基础的,其中有《地球概论》、《地图学》、《大地测量学》等主干课程,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地理测绘的内容大数据思考,这方面在传统建筑学科内是缺失的,因此导致从事此方向的建筑师需要重新补充相关的知识,更不用说熟练应用ArcGIS等GIS工具了。

第二个是依托于水暖电的数据分析。这方面主要是水暖电专业的同学做得更多一些,因为这些方向本身就需要跟大量的设备打交道,这些专业方向的学科数理基础也更加扎实。所以近一些年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兴起,这方面的同学其实是更容易很快跟上节奏,使用相关的工具的。例如,哈工大的展长虹老师,在几年前就用深度学习的方法来研究建筑热传导。工业界的话,就是一些水暖电的设备,可以使用AI的模型训练算法来提升设备的性能。相比于建筑师内部一些人炫技的操作,这个其实是真正落地的一些领域。

建筑机器人

建筑机器人我其实了解不多,不过这个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方向,因为这个是直接提升建筑效率的手段。比较出名的应该是碧桂园的博智林。

不过对于这个方向,我个人其实是存疑的,主要有两点:

第一,众所周知,现在建筑行业是存量市场,这种建筑机器人的开发是否还有必要。

第二,机器人这种硬件开发,本身周期更长,也需要投入更加巨大的资本持续跟进,这种投资能否在出现对应产出之前收回成本,这个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人工智能方向

人工智能的话,噱头就比较多了,主要体现在出方案的速度,比如说几分钟出几万种方案这种,比较出名的是ArichGAN,一种对抗神经网络的开源框架,其实也只是一个demo。

这个问题其实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虽然说几分钟出几万种方案,本身确实有很厉害的技术在里面,对于建筑的空间研究是有用的。但是在真实的社会中,一个项目,其实只需要一个方案就足够了,剩下的几万种方案是否有浪费社会资源的嫌疑呢。

还有一些利用算法来做一些空间设计表皮生成,也可能是我本身没有特别深入地接触过这些,但是我有一个疑问,在真实的项目当中,有多少业主愿意用这种复杂的方式来构建一个高成本、微提升的事情呢。当然政府的政绩工程和一些地方的门面工程还是比较有意义的,但是对于体量最大的平常民生,这样的一些利用,不知道能不能给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不过我仍然相信所有的尝试都是有意义的,哪怕是失败的,同样能给人以启迪的。

区块链方向

最后的区块链方向,我觉得是一个远期会有颠覆能力的方向。

虽然更多的人理解区块链是从比特币开始的,但是它的作用不仅仅有虚拟货币这一种。

区块链可以构建一些价值体系来锚定现实世界的价值。

就比如说公司的上市,需要非常繁琐的流程,但是区块链可以构建一种去中心化的系统,将公司的股份转换成虚拟货币,基于这种合约,虽然没有经过上市的流程,但是其实已经是事实上的上市公司了。这样的好处就是不管投资人是什么国籍,身在何处,都可以对这家公司进行投资。这样的直接结果就是能够聚拢更加庞大的资本来做事,正如股票的出现也是为了聚拢资本来完成荷兰人的东印度公司的。

这样最终的结果就是,公司能够真正成为一个超越国家的共同拥有,共担风险的利益实体。投资可能是美国的华尔街,也有可能是上海的一个上班的白领,也有可能是东非土著。由于资金雄厚,这样的公司往往能够做一些真正惊天动地的事情,比如在火星上的城市建设,虽然这样的公司现在只是萌芽。

这样的公司其实已经出现了,BitRent就是利用这种模式来进行运营的建筑公司。比较出名的项目是一个乌克兰敖德萨的建筑,也用到了BIM等技术,投资者可以看到它的审批材料,建筑图纸等等信息,甚至可以从中分红。虽然公司很小,前路未卜,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以后会很有潜力的方向,也有可能是建筑行业以后真正的未来。

(编辑:厦门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