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厦门网 (https://www.xiamenwang.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数据 > 正文

长三角有一条“数字干线”,可破题一体化

发布时间:2021-11-05 03:45:13 所属栏目:大数据 来源:互联网
导读:2019年10月,位于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揭牌成立。两年来,一体化示范区加快推进规划契合、设施汇合、产业耦合、功能聚合、环保联合、治理融合,并形成了73项制度创新成果,不少经验做法已经复制推广到全国其他地区
2019年10月,位于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揭牌成立。两年来,一体化示范区加快推进规划契合、设施汇合、产业耦合、功能聚合、环保联合、治理融合,并形成了73项制度创新成果,不少经验做法已经复制推广到全国其他地区。总的来说,在起步阶段,更多的还是先做“加法”,推动一体化实现“叠加效应”和“物理反应”。在10月16日举行的一体化示范区两周年建设工作现场会上,要求“在两年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对已取得初步成果的创新制度进一步研究深化,对尚未破题的集中力量取得突破”。   下一步,如何通过做“乘法”,推动一体化实现“乘数效应”和“化学反应”?数字化应当是一条有效路径。   这两年,也是长三角加速进入数字化时代的两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协同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共同推动重点领域智慧应用,合力建设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共同打造数字长三角。上海提出全面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江苏提出建设数字经济强省,浙江提出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一体化示范区两区一县也结合上级部署,积极探索数字化之路。比如,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引进培育软件信息、集成电路、卫星导航、人工智能、通信电子、新型显示等产业;结合“一网通办”,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和便民服务互联互通;运用数字化方式努力推动公共服务共享,率先建立了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大力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力,等等。   数字长三角的建设,同样需要一个具体的空间载体和样板示范。一体化示范区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的“样板间”,正是一个绝佳的载体。今年初,青浦区率先提出打造“长三角数字干线”,并得到了吴江和嘉善的积极响应,也许这将成为推动形成一体化示范区升级版的重要破题点。   要理解这一路径,就必须要认清楚数字是什么。犹如货币具备贮存、流通、支付、保值、安全等多重属性,数字也具备多重属性,主要包括要素、经济、工具、表达、底座等方面。其中,数字的工具属性,就是要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推进经济社会治理。这是推进数字长三角建设的最广泛共识,在一体化示范区也已经进行了诸多探索,但是数字工具的应用还不够充分,在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下一步,一体化示范区要抓住“场景”这个关键,率先探索一批更有前瞻性的应用场景,充分挖掘数字化治理的潜力。一是探索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要推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从高频事项逐步拓展到日常事项,加快实施部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特别是强化统一的身份认证、电子印章、电子证照、公共支付等基础支撑体系,逐步取代实体卡等传统管理服务手段,努力打造“不带证示范区”。同时深化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建立重点领域行业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强化信用监管应用。二是探索提升公共服务效能。要加快推进“AI+公共服务”,特别是推进医疗AI向基层的下沉,提升AI辅助诊疗水平,破解优质医疗资源紧张和区域分布不均的难题。三是探索深化重点领域应用。要进一步丰富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探索推进跨境使用;积极深化自动驾驶、无人配送等应用场景。   一体化示范区还应该紧紧抓住“转化”这个关键,通过技术应用和标准认定双管齐下,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的数字化表达。一是探索区域体征的数字转化。今年上海已经上线了城市运行数字体征系统,通过物联设备前端感知、云计算、大数据三项技术赋能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并首次使用可视化大屏将“城市数字体征”的概念具象化,对城市生命体进行“24小时×365天”的“全时智慧体检”,一体化示范区也要加快描绘区域数字体征,通过数字赋能解决区域治理中“看不清楚、管不过来、处理不了”的难题。二是探索生态环境的数字转化。重点是构建生态资产与生态产品调查、核算和评估体系,加快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定期发布机制,特别是结合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加快摸清一体化示范区的“碳收支”家底。

(编辑:厦门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