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厦门网 (https://www.xiamenwang.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 > 正文

AI 的快和医疗的慢怎么融合

发布时间:2021-11-12 22:59:18 所属栏目:创业 来源:互联网
导读:自医疗影像AI面世以来,资本和医疗领域对其态度可以说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当下常被一起提到的AI医疗公司中,科亚、数坤、鹰瞳、推想成立时间都集中在2015-2017年期间,那也是资本为这一领域如痴如醉的阶段。 其后几年,医疗影像AI产品同质化严重,商业
自医疗影像AI面世以来,资本和医疗领域对其态度可以说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当下常被一起提到的AI医疗公司中,科亚、数坤、鹰瞳、推想成立时间都集中在2015-2017年期间,那也是资本为这一领域如痴如醉的阶段。
 
其后几年,医疗影像AI产品同质化严重,商业化难落地等问题显现,不少明星公司因前期的冒进折戟。
 
疫情和三类证成为行业发展的分水岭。无论是打通医疗圈对于医疗影像AI的认知和接受度,还是推开商业化大门,对从业者而言,都在疫情的冲击和三类证的加持下出现了一条清晰可见的路径。
 
2021年,医疗影像AI再次成为资本的目光所在,科亚、鹰瞳、推想、数坤先后在港交所递交IPO申请,11月5日,鹰瞳科技-B(02251.HK)正式成为港股首家医疗AI企业。
 
医疗影像AI的“收获期”到底多久才会来?当前驱动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又有哪些?
 
投中Future近日对话睿心医疗创始人&CEO郑凌霄博士,听听这位正身处这个不断变化的行业中的从业者如何回答这些问题。
 
睿心“成长史”:AI医疗企业发展缩影
 
医疗影像AI里涉及到的领域相对比较多,对于从业者而言,想法和机会很多,但是能力和时间有限,选择的产品方向可能直接决定了这个“孩子”能长到多大。
 
郑凌霄介绍,在决定睿心的产品雏形时,三位合伙人进行过多次探讨,当时大家普遍扎堆的一些AI医疗项目通通被他们否定了,因为很多项目深究下去技术壁垒并不如想象中高,后发力不足,其次是商业场景可拓展的地方少。 

(编辑:厦门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