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厦门网 (https://www.xiamenwang.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 > 正文

历史进程中的王雪红

发布时间:2017-11-18 12:40:51 所属栏目:创业 来源:饭统戴老板(ID: worldofboss) 1975 年,
导读:副标题#e# 作者:戴老板 来源:饭统戴老板(ID: worldofboss) 1975 年,台湾首富王永庆的长子王文洋跟新婚妻子一起,在全球化工巨头PPG集团位于美国南部的工厂工作。父亲王永庆去美国开会,前去探望,刚一见面,许久未见儿子的王永庆并没有嘘寒问暖,而是上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历史进程中的王雪红

作者:戴老板

来源:饭统戴老板(ID: worldofboss)

1975 年,台湾首富王永庆的长子王文洋跟新婚妻子一起,在全球化工巨头PPG集团位于美国南部的工厂工作。父亲王永庆去美国开会,前去探望,刚一见面,许久未见儿子的王永庆并没有嘘寒问暖,而是上来直接问:“生产一公吨的VCM(氯乙烯)需要多少乙烯?多少氯气?” 这种画风,跟第一次见面相亲的男女,男的就问“美声有几种唱法?”差不多是一个路数。

对于刚刚从帝国理工拿到化学工程博士学位的王文洋来说,回答这种问题自然是小意思。在美国打了几年工后,王文洋开始进入父亲的台塑集团工作,先是参与了台塑在美国的石化厂的兴建工程,而后于 1980 年回台,被王永庆下放到基层锻炼,从车间课长做起。于是台塑的太子爷就跟普通工人一起,睡宿舍吃食堂,不分昼夜地三班倒。

在老一辈企业家眼里,只有在基层历练过的接班人,才具备扎实的基础和脚踏实地的作风,未来方能委以重任。王文洋也不负众望,在台塑集团旗下的南亚公司,拥有博士学历的他从课长、组长、厂长到事业部经理,一步一个脚印做上去。 1989 年底,王永庆调儿子回集团总部工作,如果没有意外,王文洋将顺利接班。但不知是命数还是偶然, 1995 年, 44 岁的中年男人王文洋出轨了。

婚外情被公开的过程也颇具戏剧性。王文洋出轨的对象,是台大商学院的美女研究生吕安妮,师从在台大兼职MBA副教授的王文洋。 1995 年,才貌双全的吕安妮报名考取博士,笔试成绩第一,复试成绩却极低,性格强悍的她控诉复试考官不公而且企图性骚扰,将此事捅到了台“教育部”,陪她公开证据的是李敖。一家小报为此事对她进行跟拍追踪,结果意外发现了她和王文洋的婚外情。

很快,身着旗袍的吕安妮盈盈地挽着王文洋的照片就登上了媒体头条,全岛震动,王家也随之大乱。更令王永庆震怒的是,王文洋当时的妻子陈静文已罹患癌症,婚外情的消息更是让她伤心欲绝。心疼儿媳的王永庆怒斥王文洋,要求儿子离开吕安妮,王文洋却毫不妥协,而且顶了一句:“你还不是娶了四个老婆?”

此话彻底激怒王永庆,当即决定“废储”,将王文洋革职赶出台塑。 为台塑贡献了 20 年的青春,一夜之间化为流水,王文洋陷入了人生的低谷,尽管后来在叔叔王永在和台塑元老吴钦仁的力争下,“免职令”改为了“停职一年”,但他仍心灰意冷。此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长田长霖伸出援手,邀请他去伯克利商学院任教,王文洋便远赴美国。

在加州大学教书期间,经校长田长霖引荐,王文洋认识了一位带黑框眼镜的上海人,两个人都是 1951 年出生,生日只差一天,更加微妙的是,他们俩的父亲,分别站在海峡两岸的各自领域的巅峰之上。两个 40 多岁的“二代”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在筹集了足够多的资金后,王文洋决定投身大陆创业,从此再未踏回台塑半步。

1996 年,王文洋的Grace T.H.W Group(宏仁集团)成立,英文名取自女儿王思涵的名字。在此之前,王文洋的同母兄妹们已经相继投身创业大潮,自立门户,他们作为台湾第二代企业家,集体在80- 90 年代登场。其中包括,创办大众电脑的二姐王雪龄,掌控JM Eagle集团的弟弟王文祥,以及先后创办威盛电子和HTC,最后荣登台湾首富的妹妹王雪红。

01

王永庆的创业史,也是一部台湾工商业发展的历史。祖籍福建的王永庆于 1917 年出生于台北新店,父亲王长庚是一个贫寒的茶农。 1932 年,王永庆被父亲送到嘉义县的一家米店做学徒,一年之后, 16 岁的他向父亲借了 200 元旧台币创业,开了一家小小的米店。

此时嘉义的米店多达 30 家,竞争激烈。脑子灵活的王永庆琢磨出两个打造差异化的方法:一是将预先将大米中的秕糠、砂石挑选出来,卖给顾客的都是高品质的米;二是给每个顾客建立档案,估算客人家里的米快吃光了,就主动送货上门。七十多年后,刘强东的京东延续了王永庆当年“提供正品”和“送货上门”的两个思路。

跟当时同期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家一样,王永庆蒸蒸日上的米店生意被民族战争打断。 1942 年,王永庆结束了卖米的生意,辗转做起了砖厂、木材生意。 1945 年台湾光复,建筑市场回暖,王永庆的木材生意才逐渐起色。在王文洋出生的 1951 年,王永庆家里虽有一定的积蓄,但仍非大富大贵,一家人住在火车道旁一栋老房子里,勤俭度日。

朝鲜战争爆发后,第七舰队开进海峡,台湾开始成为美国重点援助建设的战略前沿。蒋介石政府一方面大规模利用美援,一方面限制进口鼓励自主生产,史称“第一次进口替代时期”。在此背景下,王永庆看准商机,于 1957 年成立了福懋塑料公司(后更名为“台塑”),进军PVC塑料领域,日产量 4 吨。跟当年的米店一样,福懋刚一出世便面临激烈的竞争,每天只能卖出 1 吨产品。

王永庆经过分析,认为福懋的产品之所以卖不出去,是因为规模太小导致成本太高,价格相对日本厂商没有优势。于是他又想出一个办法:继续进军产品的下游,消化产能。 1958 年南亚塑胶成立,将福懋生产却卖不出去的PVC粉,加工成塑胶产品,同时进一步扩大PVC产能来降低成本。此举成效显著,销路迅速打开。

后来,王永庆将这种被后人称之为“垂直整合”的方法用在台塑旗下其他产业上,相继大获成功。进入 70 年代后,小蒋上台,提出了基础设施的“十大建设计划”,台湾政府开始推进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第二次进口替代”。 王永庆适时地提出了投资高达 200 亿美金的“六轻”( 第六座轻油裂解厂)计划,进军上游,并于 1986 年获蒋经国政府批准。

政府虽然点头,选址却是难题。 80 年代的台湾,尽管还没有出现 “用爱发电”的小确幸们,但台湾干部毕竟不用考察GDP,“六轻”庞大的石化工业规划令各地望而却步。台塑首先选择宜兰县,王永庆不惜亲自上电视与宜兰县长陈定南辩论,却仍然不能落地。而后台塑转战桃园县观音乡,仍然因环保而放弃。最终直到 1991 年,台塑才决定在云林县麦寮乡,用耗资甚巨的填海造陆方式来建造“六轻”。

本来被委以重任的王文洋,在“六轻”推进的关键时刻被撤换,而王永庆弟弟王永在和其子王文渊却在此中立下汗马功劳,为十几年后王文渊的“接班”奠定了基础。“六轻”经过四期建设,前后投入了 7551 亿新台币,在海上共填出了 2255 公顷土地, 53 座工厂在海上拔地而起。到王永庆逝世的 2008 年, “六轻”产值竟然已高达1. 47 万亿新台币,占当年度台湾GDP的11.9%。

(编辑:厦门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