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厦门网 (https://www.xiamenwang.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编程 > 正文

创投观察 | 新科技创业的路上,到处都得交“买路钱”

发布时间:2018-11-12 20:52:02 所属栏目:编程 来源:36氪
导读:原标题:创投观察 | 新科技创业的路上,到处都得交“买路钱” Hi,好久不见,我们的“新专栏”「创投观察」已经更新到了第135篇,应该算个“老专栏”了。 为了让关注新商业的人能够获知行业最前瞻的信息,对创投人群的行为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今年年中36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原标题:创投观察 | 新科技创业的路上,到处都得交“买路钱”

Hi,好久不见,我们的“新专栏”「创投观察」已经更新到了第135篇,应该算个“老专栏”了。

为了让关注新商业的人能够获知行业最前瞻的信息,对创投人群的行为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今年年中36氪决定设立「创投观察」这个专栏。每期「创投观察」会由创业者、投资人、36氪分析师撰写,讲述实际行业中即将发生的现象,把我们获得的高密度一手信息,尽可能毫无保留分享给行业。

最近不少新科技领域的创业者都在给我们投稿,看完他们的投稿,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新科技创业的路上,赚钱不易,到处都要花钱,到处都得交“买路钱”。以下是我们本期精选的近期的一些观察和研究,涵盖多个前沿技术方向,看看这些企业是怎么赚钱、花钱、交买路钱的吧。Enjoy。

创投观察 | 新科技创业的路上,到处都得交“买路钱”

创投观察 | 机器人要上楼送货,难题、买路钱和新创业机会都少不了

分享人:叮咚智能 陈红桦

原文链接:http://36kr.com/p/5159709.html

多年之前,行业内外可能很难想象,“机器人乘梯上楼”是“室内无人配送”行业发展的瓶颈甚至是天花板,同时也在制约着其他要实现安防、清洁等功能的服务机器人的发展。

作为特种设备行业,电梯行业受到政府相关法规的严格监管;且电梯行业一直比较闭塞,缺乏与外行业的交互沟通。就目前情况而言,机器人公司想独立在电梯行业打通“机器人乘梯上楼”通道还是比较困难。先来看看,“机器人乘梯上楼”业务闭环所涉及的相关方:

  • 1、提供技术方案及硬件的供应商;

    2、熟悉相关模块加装方案的技工;

    3、机器人入驻目标大楼的物业公司;

    4、负责电梯日常维护的维保公司;

    5、具备电梯改造资质的工程公司;

    6、具备制造资质且愿意授权的电梯厂家;

    7、负责改造流程审批的当地质监局;

    8、代表政府技术验收的特检院(所)

    看到这些相关方,就基本可以想象,接下来要升级打怪闯关大冒险了。而说服电梯厂商、物业公司、梯保公司、电梯制造公司,必然不容易,且少不了相应的费用。另外,这其中,,改造前后均需得到政府支持。

    可以说,整个周期,除了技术加装工作,更多的是大量的沟通协调工作。这些繁杂的多方协调工作让作为电梯行业以外的机器人公司或运营商望而却步。而当前,如何高效解决“机器人乘梯上楼”,成为整个服务机器人行业必须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创投观察 | 新科技创业的路上,到处都得交“买路钱”


    创投观察 | 耳机行业迎来新变局,TWS耳机或仍有数千亿美元的成长空间

    分享人:Crazybaby CEO 张海星

    原文链接:http://36kr.com/p/5158633.html

    从“有线耳机”到“无线立体声”TWS耳机,从制造业到消费电子产业,耳机行业正经历历史上最大的变局。

    在过去的 2017 年的 12 个月中,TWS 耳机行业保持了大于60% 的增长率。我们 Crazybaby 的母公司是科甲技术,根据我们从高通、瑞昱等行业源头芯片供应商的数据分析得知,2018 年全球 TWS 耳机出货量将达到 6500 万台,2019 年则是 1 亿台,2020 年则预计将有 1.5 亿台。这其中60% 为具有品牌附加值的高端耳机。与此同时,TWS 耳机也将不断蚕食传统的有线耳机市场,整个行业仍有数千亿美元的成长空间。

    到了 2018 年,TWS 行业迎来了两个巨大的变化。第一是体量巨大的手机品牌,特别是国产手机品牌;其二是各大互联网巨头开始针对真无线耳机部署人工智能的扩展场景。腾讯和百度的 AI 团队都在积极寻求与耳机厂商的合作。根据笔者从供应链的消息,我们知道真正的全球 AI 巨头 Google 和 Amazon 都在研发各自的真无线耳机,甚至接近发布。赛道的竞争也更加白热化。

    可以说,目前市场红利属于已经出产品的老牌厂商和有产品先发优势的新品牌,进入2019年,对新公司来说越往后门槛也高,越难卡位。另外,较传统 B&O、JBL、Plantronics等老牌耳机厂商,芯片方案完整、射频天线设计成熟可靠,加上供应链优势,同方案产品发布节奏可以做到领先同行1.5-2个季度,产品已进驻全球各大主流零售电商渠道。

    目前来看,明年行业产品平均水平基本都可以达到 AirPods 的使用体验,甚至超越。接下来谁的产品跑的更快,品质更优,用户体验更好,谁就有机会吃下行业的红利成为这个市场的New Money。

    创投观察 | 新科技创业的路上,到处都得交“买路钱”

    创投观察 | 面向未来的文旅景区,打开沉浸式体验的正确方式

    分享人:幻境CEO江杰

    原文链接:http://36kr.com/p/5160479.html

    在中国,如何在容纳大流量客群的基础上做沉浸式体验?“沉浸式演艺”一度成为了标准答案。中国的“沉浸式演艺”起源于2013年出现的《又见平遥》,其形式在传统的景区演艺(大秀)项目的基础上,拆掉了观众的座椅,让游客可以浸入演出场景,近距离观看表演。2016年之后,一大批概念类似的“沉浸式演艺”项目诞生,包括《又见平遥》、《法门往事》、《我回大宋》、《知音号》、《黑娃演义》、《做客九华·问禅》、《今时今日安仁》、《梦回十七房》、《再回相府》等。

    “沉浸式演艺”近距离的观演的模式让观众拥有了空前的临场感,但始终在互动性上缺乏深度。以致2018年5月刚开业,更接近沉浸式体验原本互动样貌的新西塘《仙剑奇侠传》,在许多传统的开发者眼里竟成了异类。

    目前这些项目大部分运营时间不足一年,而已运营多年的项目也不愿轻易公开运营数据。不难想象,已经走在前面的这些公司,大多都是在缺乏数据支撑的情况下入场吃螃蟹的。对于剩下的更多还在犹豫观望期的人,心里始还被一个问题所困扰:沉浸式体验到底能赚钱吗?且看笔者收集的一些项目的公开数据(每个项目实际运营成本未知),并以“年门票收益/总投入”来作为比较系数。不难看出,相较于传统的演艺形式(代表作《炭河千古情》),“沉浸式演艺”并没有那么出众的票房优势。简单说来,它们能赚到的钱在预期之内,但并不比传统的项目“更”吸金……

    创投观察 | 新科技创业的路上,到处都得交“买路钱”

    【配图:年票房收入投资比】

    (编辑:厦门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