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厦门网 (https://www.xiamenwang.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编程 > 正文

催生逾9亿笔扶贫订单——“上海+互联网”如何改变730个贫困县

发布时间:2018-07-06 11:32:15 所属栏目:编程 来源:品途商业评论
导读:原标题:催生逾9亿笔扶贫订单——“上海+互联网”如何改变730个贫困县 (导语)据不完全统计,工业之都上海去年通过本地互联网企业帮助中国730个国家级贫困县的4.8万名商家,促成了逾9亿笔生意,共卖出183万吨农货,如果用火车运输的话,这整整需要3万节车

出于庞大的农产品吞吐量,在一些地区,拼多多引发的现象,成了研究农村经济的标杆案例。山西省商务厅电子商务处处长郭小中曾形容称:“全省2万吨的滩枣总销量,拼多多居然占了十分之一”,这个数字令人“既惊喜又好奇”。

拼多多的联合创始人达达,每天都分享着来自农户的惊喜。过去两年间,他几乎跑遍了国内所有的生鲜产地。

达达很清楚这些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的难度。国内有超过1700多个地标品牌,但始终缺乏真正的商业品牌,因为渠道和物流交付的问题,这些优质货源很难形成系统化的销售网络。

传统电商的佼佼者们,曾试图改变农货的局面,但终究无功而返。淘宝、京东等平台的获客流量,正加大力度倾向大品牌,低客单价的商品,往往石沉大海。有限的网店扶贫中,农货只能等待被动搜索,既起不到上佳效果,还让大量投入变成了沉没成本,继而成了褒贬不一的“面子工程”。

一段时期内,这曾是一个令各界相当头疼的问题。中国的农产品种类与产地如此分散,无法像高程度工业化的国家那样实现系统化运转,想要打通天南地北的资源与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投入的人力和财力,是一笔可以预见的天文数字。

拼多多的出现,给这个经典问题找到了一个自然而然的答案。这个被业界称为“新电商”的平台,通过独特的新模式,将传统电商的“人找货”,转变成了“货找人”,实现了B2C向C2B的逆转。

农产品信息于平台发布,通过“拼”的模式迅速裂变并聚集消费需求,以实现大规模、多对多匹配,继而直线降低流通成本。

订单确认后,物流体系随之全力运转,由田间山头,直达消费者手中。由于剔除了层层中间环节,供给两端得以划出微笑曲线。农户看到的是蹭蹭上涨的收入,消费者收获的,则是真正意义上的物美价廉。

这个供给源头的问题解决后,剩下的一切,都只是精益求精的过程。

为了放大这一扶贫模式的优势,拼多多正试图持续加速。他们培养了5万名返乡高素质“新农人”;根据消费大数据的反馈,对农民进行指导;又以“边下单、边采摘、边发货”的供应链条,以最短的流程保障消费者的利益。

5555

上海金虹桥的总部内,拼多多团队“遥控”着全国多地的农产品

今年4月,拼多多正式发起了“一起拼农货”的活动,期间,公司宣布,今年将投入100亿元营销资源,深入500个农业产地,进一步解决农业供应链的货源与交付难题。

没有沿崎岖道路的深入这些农业产地,很难理解数字之下,拼多多对于贫困种植区釜底抽薪的改变。“生产—推广—销售—盈利—教育—生产升级”,这种充分挖掘土地与气候资源的农业变现模式,被认为较直接捐资更能激发地区的经济活力。

如果说,传统电商是“革了十万条商业街的命”,那么拼多多这类新电商平台,则正在“革十万农村的命”。据今年第一季度的数据预测,2018年,拼多多的农产品出货量,有望再翻3倍,突破500万吨——不论从数据,还是影响力上来看,这个平台,已经掀起了一场农产品的产销革命。

两大产业的供应链革新

出于之于精准扶贫的贡献,6月28日,中国商务部给拼多多上海总部发来了感谢信,感谢其为帮助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致富做出的积极努力。

同样因为这家企业的存在,在区域层面,上海被认为正通过带动全国农业发展,树立了精准扶贫的标杆。

经历盛大、易趣的辉煌,并在一段时间沉寂后,拼多多的崛起,令上海重拾了领先互联网的基因。更重要的是,当工业化的反哺暂告段落,在牵涉更广的第一产业中,上海正延续曾经辐射全国的辉煌。

将工业基地的成果扩散向全国,再将全国农业的成果集中再分配,一个世纪的沧桑变换间,黄浦江沿岸,始终引领着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发展。

产业变换,逻辑依然。从工业跨农业,上海的“两次引领”,实际都是之于供应链层面的革新。

工业反哺全国时代,上海于国家宏观供应链做出了巨大贡献。期间,中国逐步建立起了全球最完善的工业体系,从能源、钢铁、水泥,到汽车、船舶、电子产品……完整的产业配套所带来的协同效应,是国内成本优势的根源之一。

当国家产业安全的问题逐步解决后,共同富裕与精准扶贫,成了新时代的重大课题,而微观供应链,则成为解决问题的利器。

拼多多的精准扶贫看似令人眼花缭乱,但其本质,是对于农产品微观供应链的改造。

过往的供应链中,农产品需经由农民——农贩——批发——商超(市场)——消费者等多个环节,成本层层叠加。而在新的模式中,这一漫长的供应链被压缩至农民——消费者,消费终端得了实惠,农产品产销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互联网+农业”的真正意义

在当下舆论眼中,拼多多的精准扶贫与革新农业的模式,只是平台某个微小的侧面。毕竟,这家成立仅3年公司,存在着太多吸引眼球的元素。

比如,2018年第一季度,在传统电商增量集体放缓的背景下,拼多多的单季用户增长超过5000万,总活跃用户来到了2.95亿。相较之下,京东用16年完成了这一数字,淘宝用了10年。

再比如,这家估值超过300亿美金的企业,正准备兑现自己的价值——6月28日消息显示,拼多多即将向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赴美上市文件。

但实际上,如果放眼产业甚至国家进程,相较提供革新农业与精准扶贫的可行方式,这些数字都将显得微不足道。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

那之后,“互联网下乡”、“互联网+农业”等词汇,成了各大企业必蹭的热点。如是喧嚣了一年多后,舆论或许欣慰于各家企业奉上的“数据糖衣”,但政府对于农村真正的变化却是心知肚明。

(编辑:厦门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